联系我们Contact

公司名称:东莞市运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加盟热线:+86-769-81550838 \ 85533363
咨询热线:13326859308
邮 箱:deng@dgyuntong.com
网 址:www.dgyuntong.com
地 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李屋第六经济开发区兴发南路西四街一号
2018/11/6 14:28:07
塑胶跑道涉“毒”成为众矢之的,一时作为原材料的废轮胎被推到风口浪尖。
自6月21日央视曝光涉“毒”跑道制造“黑幕”,一石激起千层浪,给本处弱势、微利的废轮胎再生颗粒企业一记重拳。不少企业探底进入创立以来的艰难时期,不得不暂时歇业或驻足观望。
多年来行业内普遍认为“无毒”的橡胶再生颗粒,是由废轮胎粉碎加工而成。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介绍,废轮胎生产橡胶颗粒是物理粉碎过程,生产中除了粉尘不会产生其他有毒气体。在就毒跑道事件接受采访时,他反问道,“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等国家级的场馆场地是我们的一个会员企业用废轮胎铺设的跑道,有问题吗?”他介绍,有很多会员企业祖辈经营废轮胎橡胶颗粒生意,也没听说他们因此而不适,而汽车在行驶中轮胎磨损橡胶粉末也会出来,如果废轮胎橡胶颗粒致使跑道有毒,那么汽车行驶道路、大型室内地下停车场也将是有毒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跑道铺设制作过程中添加的胶水等其他成分,作为原材料的废轮胎橡胶颗粒是无毒的。”
时隔两日,《人民日报》力挺行业——问题跑道的黑锅要废旧轮胎背是“打错了板子”。“塑胶跑道的制作,涉及原料储存、添加剂选用、各种材料配比等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出事儿。在没有找到确实证据的情况下,让公众对废旧轮胎产生抵触乃至恐慌,并不十分妥当”。
显然,粗暴地判定废轮胎为“毒”源头有失公允,归咎于废轮胎这种带有倾向性的认识是对塑胶跑道、轮胎循环利用行业的曲解与断章取义。
事实上,近三年来被爆出“毒跑道事件”达30多起,波及北京、广东、河北、江苏、上海等多省市区域。如今,以废轮胎为原材料的塑胶跑道引发的“毒战”愈演愈烈,尽管“毒”跑道盛名之下,其实“不”副,但侧面或多或少折射出部分学校不负责任、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致使成为滋生不法企业的逐利甬道。
涉“毒”跑道症结起底
早在2003年,塑胶跑道的安全性曾一度受到质疑。其后,专家论证认为,若铺设过程恪守环保要求和建设标准,并不会产生有“毒”跑道。继而塑胶跑道因其弹性好、强度高等特性,对运动人群具有更强保护性,逐渐风靡学校、公园运动场、健身会所等。
彼时,在塑胶跑道的旺盛需求下,废橡胶颗粒的原料供应商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问题也隐藏在体量极速增长的“冒进”中。
广受诟病的源头则是2014年。当年11月,住建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明确不再有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即什么样的施工队都可以做塑胶跑道,总包商可自主把塑胶场地铺设转包或分包给其他厂商。不少专家认为取消承包资质直接导致行业门槛降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正是塑胶跑道问题不断的源头。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田径协会场地合成面层检测实验室主任陈建定曾撰文表示,“当采购人或招标人尚未跟上‘建资标准’的变动步伐,行业重新洗牌、自律尚在行进之初,一些地区即爆发了毒跑道事件。”
专家解释称,“毒”跑道源于被层层转包而使施工过程得不到有效监管,有些无良厂商为降低成本添加有毒粘合剂。
企业逐利行为本无可厚非,在为争取到项目过程中,由于招投标“低价者得”的机制,致使中标价远远低于成本价,倒逼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但据北京市教育局一位不愿署名的内部人士透露,其实,招投标过程中关于最低市场采购价有明文规定,而不是无限制的“低价者得”,只是执行起来并不理想,甚至有暗箱操作等行为。或许这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不少企业热衷于“中标能力”的培养,据报道,在国内材料商占行业比重很小,工程商是绝大多数,它们是没有施工能力的,却有着惊人地“中标能力”,中标后层层转包导致监管和追责难以到位。此外,陈建定还指出,“新老制造商之间,不是传承和提高技术,而是简单地拷贝,甚至抄袭技术,导致塑胶跑道铺设建造的水平未见提升。”
鉴定标准有待商榷
“毒”跑道事件曝光后,北京不少家长反映,“一闻气味就知道有毒”。
有没有毒靠闻气味的判定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据专家介绍,塑胶面层有害物质挥发出来后,浓度最高的区间在0.8米至1.2米之间。按照中国人的发育状况,这恰好是幼儿、儿童的大致身高范围,而塑胶跑道早已成为幼儿园、中小学的标配,难怪幼儿园、小学事故频发。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我们当初在制定标准时把能预料的有害物质都添加了进去,但没有预料到的未纳入规定。”事实上,对于塑胶跑道铺装后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
目前我国执行的与塑胶跑道产品有关的标准分别是体育标准和环保标准。如GB/T 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田径场地》、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这两项标准都规定塑胶跑道成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包括苯、铅、镉、铬、汞。
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执行副会长庞澍华表示,1993年国家颁布1994年实施了《塑胶跑道》GB/T14833标准,2011年修改为《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推荐性标准,标准中规定了跑道的分类、物理性能、有害物质限量、试验方法与检验等,但并未就合成材料的品种、来源及生产方法做出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也没有按照这个标准规定的有害挥发物质限量,以及2004年《中国田径协会塑胶跑道田径场验收办法》检验验收。
目前,国内外运动场跑道的主要原料都是轮胎硫化橡胶粉,甚至欧美国家儿童游乐场地面都是轮胎硫化橡胶粉生产的,并没有发生“毒跑道”的问题。按照2011年《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规定,正式比赛用跑道(标准中的I类、II类)与中、小学教学和大众健身用塑胶运动场(标准中的III类)的物理指标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但对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是一样的,曝光的“毒跑道”都集中在这些III类塑胶跑道中,而比赛用的I类、II类塑胶跑道,无论是国外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因为都是采用工厂预制跑道,并无有害挥发物的问题。
也有专家就检测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小样本几平方厘米无毒并不能代表几千平米的跑道全部没有有害物质。
近日,美国轮胎工业协会(TIA)发表了关于废橡胶颗粒使用的立场声明。声明表示,非常关心使用回收轮胎产品的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鼓励消费者了解回收橡胶的有关事实。针对使用废橡胶颗粒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在美国和海外进行了一次广泛的测试复查评估。在每一项评估中,研究人员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废橡胶颗粒用于人造草坪或运动场地表面无明显的健康或环境风险。这些研究确认了废橡胶颗粒无明显的健康或环境风险的立场。
刘海鹏进一步强调,如今亟需考虑修订国家标准,将包括VOC在内的其他物质加入规定,并进一步对气味检测作出约定。
7月8日,工信部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计划通知》明确主要任务是,筛选农药、涂料、油墨、粘合剂、石油炼化石油化工、橡胶、包装印刷、制鞋、合成革、家具、汽车等11个重点行业加快VOCs削减,以提升绿色化制造水平。
不过,此举也着实掴在了以脱硫罐为生产方式的再生橡胶企业身上,作为轮胎循环利用的四个专业(轮胎翻新、再生橡胶、橡胶粉、热裂解)方向之一,“手心手背都是肉”,朱军会长不无担忧。
行业协会奔走呼吁
整肃行业乱象,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顾此失彼。
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朱军指出,行业协会是跑道的绿色卫士,已安排协会技术人员联系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准备联合优质会员企业为相关学校做一条标准跑道,为塑胶跑道行业树立一个标准范本,以期为孩子们找到健康快乐成长的运动环境,也将规避行业不当行为。
正如南都报所担忧的,“弥补标准的短板并不困难,怕就怕以标准空白为名的责任真空。对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基本义务,没有任何可以推脱的借口。”
而在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列出了包含187种化学物质的有毒有害空气污染物名单,如果名单上的化学品进入环境,相关人员会面临严格的诉讼程序。
显然,如何规避少数企业的逐利之嗜、道德之失、利益之诱,减少戕害学生健康的有“毒”跑道,正摆在政府和相关机构、企业面前,这也考量着每个人心与仁心。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建立有效的机制,积极配合和协助环保、教育等相关机构,做到有能力、有责任地为民众把好每一道健康关,则民之幸甚、国之幸甚。